陕西日报——陕西工院留学生:“一带一路”上的交流使者

发布时间: 2023-07-24 18:01 作者:国际教育学院 编辑 党委宣传部 访问次数:

7月24日,《陕西日报》以《“一带一路”上的交流使者》为题,专题报道银河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事迹,全文如下:

银河集团:198net

《陕西日报》2023年7月24日第3版

“一带一路”上的交流使者

“这些学生是2018年陕西工院招收的首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今年6月5日,他们回到陕西工院,送给学校一份颇具意义的礼物——纪念相册,用36张照片记录了他们在陕西工院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7月20日,在银河集团:198net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秦景俊介绍起学院培养的优秀留学生。

从2018年起,陕西工院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已有200余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在陕西工院学习。留学生在学院学习三年专业技术后,再赴长安大学等本科院校学习两年,获得学士学位。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自己国家急需的机械、电气等工科类技术,回国后投入国家的发展建设,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用技能点亮人生。

古龙是陕西工院2022届印尼留学生,曾就读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目前就职于印尼中伟鼎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孟杰是2021届孟加拉国留学生,曾就读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目前在孟加拉国东南部城市库米拉市的一所学校任教。

2022届印尼留学生孙乐说:“在陕西工院学习期间,我进入了先进制造实训基地的精雕工匠班学习,学会了数控机床、精密加工、数字化仿真等先进技术。这些学习实践,使我顺利通过选拔,进入陕鼓动力印尼电厂运维项目工作,我希望更多国家的青年能和我一样来中国深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陕西工院紧扣国家重大战略,探索产教一体国(境)外技能人才培养,为企业精准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当地高素质“本土”人才。

2019年,陕西工院参与建成我国在海外独立举办的第一所高职院校——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中赞职院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和陕西工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支撑,校企“双优”驱动培养当地技能人才。

陕西工院联合陕西鼓风机集团等3家企业和曼达拉理工学院等10所当地职业院校,在印尼中爪哇省建立“秦工苑”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企业和印尼培养“懂汉语、通文化、精技能”的本土技能人才。

“秦工苑”成立以来,开设了3个企业工业汉语订单班,培训学员104人,学员在企业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3%;举办印尼曼达拉理工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为企业培养印尼本科生61人。

“秦工苑”项目曼达拉理工学院学生辛提娅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有机会通过线上平台参与‘秦工苑’项目的学习。陕西工院的老师给我们传授汉语、中国礼仪和专业技能知识,我受益匪浅,更加向往来到中国,亲身感受中国博大的文化,学习中国先进的技能,为‘一带一路’的发展作出贡献。”

“这些留学生刚来的时候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现在能够用中文无障碍沟通,并带着从中国学习的专业技术技能回国。通过几年的中国生活,他们爱上了中国也爱上了中国文化。很多人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民间使者’,用自己的经历感悟,讲述中国留学故事。”秦景俊说。

萨莎是陕西工院2022届俄罗斯留学生,目前在西安工程大学攻读学士学位。她说:“在陕西工院学习期间,我就读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对汉服、旗袍、戏服等中国服饰都特别感兴趣。”

陕西工院2021届孟加拉国留学生孟兵,业余爱好是摄影,他经常用视频展示留学生眼中的西安,并推送至国外的社交媒体,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认识西安。大雁塔、钟楼、老菜场……孟兵镜头中的西安时而古香古色、时而流光溢彩,质朴与繁华、古老与时尚相互交融。

孟兵说:“伟大的丝绸之路,铸就了辉煌的文明。我来中国的第一个家是陕西工院,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了我丰富的兴趣爱好。我经常用手机拍一些记录西安的短视频,在我眼里,西安是一个时尚与古典兼具的城市。我愿意继续用我的镜头记录中国文化,当好文化交流的使者。”